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36期通知–合成生物学助推作物高光效种质创新
动态
2022-01-17 00:00
上期的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康雷博士,分享了“芥菜的起源、驯化与多样化的基因组解析”内容,讲座非常精彩,欢迎大家观看回放。
本次为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36期(1月17日),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彭新湘教授,分享“芥菜的起源、驯化与多样化的基因组解析”内容。欢迎参加本期讲座!
主讲嘉宾
第136期讲座安排
彭新湘
彭新湘,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I、光合作用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于湖南农学院获茶学学士学位,1986和1989年于华南农业大学分别获植物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南农业大学工作至今。期间先后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日本东北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开展博士后和放学研究。曾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奖励或荣誉。
长期致力于植物光合作用/光呼吸调控机理及其高光效/抗逆性的关系研究,在利用合成生物学创建光呼吸支路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及光呼吸氧化还原信号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Mol Plant, J ExpBot等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0多篇。
相关推荐
百奥繁育 | 良种选育的信息管理系统
8月25日,江西省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交流及智能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顺利召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江西早稻中心、南昌市农科院、赣州市农科所有关专家代表以及省内种企代表共约40人参与了本次交流会议。
有人说,植物育种的过程就像工厂流水线。挑选的种质即原材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送入田间生产线后,一代代优中选优,还得经过严格的产量、品质、抗性测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审定编号,成为可以推广的成熟产品。 虽然流程相似,但育种工作远不及工厂生产那样标准。田间环境气候复杂、真实性状判断困难、水肥条件难以统一……种种困难下,选育良种成了概率事件,育种家们都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