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20期通知–作物氮素定量遥感机理与应用
动态
2021-09-27 17:11
第119期的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了湖北省种子协会张宇飞教授,分享了“农业新形势下对评价水稻品种商业价值的理论模型的探讨”,欢迎大家观看回放。
本次预告为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20期(9月27日——周一,19:00-20:00),邀请了山东科技大学李振海教授,分享“作物氮素定量遥感机理与应用”的内容。欢迎参加本期讲座!
主讲嘉宾
山东科技大学——李振海教授
第120期讲座安排
李振海
李振海,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学术教授,菁英计划A类人才。
2016年于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6-2021年先后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工程学院(博士后)开展相关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作物氮素定量遥感机理与应用、作物生长模型应用、遥感数据同化算法、智慧农业与农情信息化应用等。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骨干参与国际及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英牛顿基金、中欧龙计划、中英旗舰挑战计划、农业部农情调度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等。
发表SCI论文70多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北京市技术推广三等奖等。
兼任《智慧农业(中英文)》青年编委、Water期刊编委、Remote Sensing专刊编委、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相关推荐
百奥繁育 | 良种选育的信息管理系统
8月25日,江西省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交流及智能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顺利召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江西早稻中心、南昌市农科院、赣州市农科所有关专家代表以及省内种企代表共约40人参与了本次交流会议。
有人说,植物育种的过程就像工厂流水线。挑选的种质即原材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送入田间生产线后,一代代优中选优,还得经过严格的产量、品质、抗性测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审定编号,成为可以推广的成熟产品。 虽然流程相似,但育种工作远不及工厂生产那样标准。田间环境气候复杂、真实性状判断困难、水肥条件难以统一……种种困难下,选育良种成了概率事件,育种家们都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