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43期通知 | 油菜种质基因资源的发掘与数字化利用研究
动态
2022-03-24 15:42
上期的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郭伟龙副教授,分享了“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学解析框架初探”内容,讲座非常精彩,欢迎大家观看回放。
本次为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43期(3月30日),邀请了浙江大学蒋立希教授,分享“油菜种质基因资源的发掘与数字化利用研究”内容。欢迎参加本期讲座!
主讲嘉宾
浙江大学——蒋立希教授
第143期讲座安排
蒋立希
蒋立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浙农大遗传育种专业,1996-2001年先后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1-2005年先后担任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IMCB)博士后、研究员等职、2005年后任浙大教授、博导。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世界油菜发展理事会(GRIRC)成员、国际芸薹属基因组研究指导委员会(MBGP)成员、欧盟-中国Horizon 2020专家组成员、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杂志、Gene等学术杂志编委。曾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证书)1项(2003);主持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5)、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7)。
主要从事油菜种质资源基因组与基因资源利用研究,在上述领域承担多个国家与浙江省重点项目,包括科技部973、863课题各1项、转基因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德、中巴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6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
最近五年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通过世界核心油菜种质资源基因组重测序,明确了甘蓝型油菜在世界上的起源地、描绘了油菜在世界上的驯化与传播轨迹、揭示了油菜主要的生态类型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人工选择痕迹。有关论文被 Molecular Plant 杂志评选为2019年度的最佳论文、高被引论文。(2)相继建成2个交互式油菜基因资源共享数据库,国内外同行利用该网站在线工具,个性化定制各类遗传分析,发掘了一批可用于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3)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油菜中的“油脂消减基因”(SFARs),从而提高了油菜种子含油量,经过五年的聚合育种,在油菜上获得了最高含油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4.5%的聚合突变体,含油量性状稳定。聚合突变体作为优异种质用于浙江省农科院、德国NPZ等油菜育种机构育种项目。
相关推荐
百奥繁育 | 良种选育的信息管理系统
8月25日,江西省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交流及智能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顺利召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江西早稻中心、南昌市农科院、赣州市农科所有关专家代表以及省内种企代表共约40人参与了本次交流会议。
有人说,植物育种的过程就像工厂流水线。挑选的种质即原材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送入田间生产线后,一代代优中选优,还得经过严格的产量、品质、抗性测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审定编号,成为可以推广的成熟产品。 虽然流程相似,但育种工作远不及工厂生产那样标准。田间环境气候复杂、真实性状判断困难、水肥条件难以统一……种种困难下,选育良种成了概率事件,育种家们都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