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34期通知–精准调控气孔促进植物的碳氮吸收
动态
2022-01-05 14:57
上期的百博智慧大讲堂邀请了武汉大学史良胜教授,分享了“下一代模型的形态及建模准则初探——以土壤水运动为例”内容,讲座非常精彩,欢迎大家观看回放。
本次为百博智慧大讲堂第134期(1月7日),邀请了北京大学王愔教授,分享“精准调控气孔促进植物的碳氮吸收”内容。欢迎参加本期讲座!
主讲嘉宾
北京大学——王愔教授
第134期讲座安排
王愔
王愔,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于东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4年2月起任名古屋大学助理教授,2019年2月回到北京大学工作。
主要从事气孔调控和光环作用的研究,近年来连续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通过精准调控气孔促进植物碳、氮吸收的文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课题组致力于探索全球变化等生态问题的气孔、光合解决方案,以及植物响应环境的分子机理。
相关推荐
百奥繁育 | 良种选育的信息管理系统
8月25日,江西省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交流及智能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顺利召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江西早稻中心、南昌市农科院、赣州市农科所有关专家代表以及省内种企代表共约40人参与了本次交流会议。
有人说,植物育种的过程就像工厂流水线。挑选的种质即原材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送入田间生产线后,一代代优中选优,还得经过严格的产量、品质、抗性测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审定编号,成为可以推广的成熟产品。 虽然流程相似,但育种工作远不及工厂生产那样标准。田间环境气候复杂、真实性状判断困难、水肥条件难以统一……种种困难下,选育良种成了概率事件,育种家们都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无奈感。